今天是:
信息檢索:
搜索

當前位置:首頁 > 應急體系 > 內容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欄目:應急體系   時間:2015-05-15  來源:   撰稿:   瀏覽:2759  【字號: 】   打印   返回列表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村應當加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當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回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

第一節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介

2.1 群測群防簡介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廣大人民群眾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和預防,及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自救,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

群測群防的主要做法是,汛期前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形趨勢,確定地質災害監測點,落實監測點的防災預案,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同時,縣、鄉、村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狀,從縣、鄉政府的管理責任人一直落實到村(組)和具體監測責任人,從而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格局。通過這種責任制形式,明確了隱患點的具體責任人和監測人,保證各隱患點的變形特征能及時被捕捉,有效地指導了當地政府和受威脅群眾防災避災工作。

2.2 群測群防主要任務 

(一)查明地質災害發育狀況、分布規律及危害程度,確定納入監測巡查范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編制監測巡查方案。

(二)明確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建立防災責任制。

(三)確定群眾監測員,開展監測知識及相關防災知識培訓。

(四)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隱患點(區)防災預案,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建立各項防災制度。

(五)通過實時監測和宏觀巡查,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的變形情況,在出現災害前兆時,進行臨災預報和預警。

(六)建立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檔案、隱患點監測原始資料檔案及隱患區宏觀巡查檔案,并及時更新。

(七)組織實施縣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第二節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2.3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構成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由縣、鄉、村三級監測網絡和監測點構成。

 

 

縣級:縣級人民政府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分管縣長任總指揮長,國土資源局局長任常務副指揮長,國土資源局指派業務干部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應當包括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

鄉級:鄉級成立地質災害監測組,由分管鄉長任組長,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任常務副組長并負責日常工作。

村級:位于地質災害隱患區的村或有隱患點的村成立監測組,由村長任監測責任人,并選定災害點附近的居民作為監測人。

2.4 群測群防體系各級組織的職責

縣級: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群測群防體系的統一領導,組織開展防災演習,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等工作,負責統籌安排轄區內群測群防體系運行經費?h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全縣群測群防體系的業務指導和日常管理工作,組織轄區內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后核查,宣傳培訓,指導鄉、村開展日常監測巡查及簡易應急處置工程,負責組織專業人員對下級上報的險情進行核實,負責組織指導轄區內群測群防年度工作總結。

鄉級:在縣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統一組織領導下,鄉級人民政府具體承擔本轄區內隱患區的宏觀巡查,督促村級監測組開展隱患點的日常監測。協助上級主管部門開展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后核查,應急處置,搶險救災、宣傳培訓,防災演習。做好本轄區內群測群防有關資料匯總、上報工作,完成轄區內群測群防年度工作總結。

村級:參與本村地域內隱患區的宏觀巡查,負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日常監測,并做好記錄、上報。一旦發現危險情況,及時報告,并配合各級政府部門做好自救、互救工作。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完成轄區內群測群防年度工作總結。

2.5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主要工作

2.5.1.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的確定與撤銷

(1)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的確定

隱患點的確定:由專業隊伍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主要類型的地質災害點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確定;對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報災的點,由技術人員或專家組調查核實后確定;由日常巡查和其它工作中發現的有潛在變形跡象且對人員和財產構成威脅的地質災害體,并經專業人員核實后確定。

隱患區的確定:居民點房前屋后高陡邊坡的坡肩及坡腳地帶;居民點鄰近自然坡度大于25度的斜坡及坡腳地帶;居民點上游匯水面積較大的溝谷及溝口地帶;有居民點的江、河、海侵蝕岸坡的坡肩地段;其他受地質災害潛在威脅的地帶。

已經確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由縣級人民政府在當年的地質災害年度防治方案中納入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當年新發現并確定的點(區),由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明確并納入下年度的年度防治方案。

(2)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的撤銷

已經工程治理、搬遷、土地整治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區),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撤銷。

2.5.2.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建立

(1)確定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縣、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單位,其相關負責人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人。

(2)簽訂防災責任狀

防災責任應以責任狀的形式明確?h(市、區、旗)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簽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與村(居)民委員會簽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此外,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中應明確相應責任人。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應列入各級行政管理層級的年度考核指標,并在年度縣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中加以明確。

2.5.3.監測員的選定和培訓

(1)群眾義務監測員的選定條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較快掌握簡易測量方法;責任心強,熱心公益事業;長期生活在當地,對當地環境較為熟悉;

(2)群眾義務監測員的培訓

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訓,培訓主要內容是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簡易監測方法、巡查內容及記錄方法,災害發生前兆識別,各項防災制度和措施的掌握等。

(3)簡易監測及預警設備的配備

配備卷(直)尺、手電、雨具、口哨(話筒、鑼)、電話等工具。

2.5.4.制度建設

(1)防災預案及 “兩卡”發放制度

防災預案包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隱患點(區)防災預案!皟煽ā敝傅刭|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

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由縣級國土資源部門會同水利、交通、建設、氣象等相關部門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實施。

隱患點(區)防災預案:由隱患點(區)所在地鄉(鎮)國土所會同隱患點所在村編制,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實施。

兩卡”的填制與發放:由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填制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由鄉鎮人民政府發放防災責任人,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由隱患點所在村負責具體發放,并向所有持卡人說明其內容及使用方法,并對持卡人進行登記造冊,建立兩卡檔案。

(2)監測和“三查”制度

監測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規定監測方法、監測頻次、監測數據記錄和報送等。

“三查”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規定在轄區內組織以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后核查范圍、方法和發現隱患后的處理方法等。

(3)值班制度

主要是規定在地質災害高發期、多發期和緊急狀態下,各級防災責任人值班的地點、時間、聯系方式和任務等。

(4)地質災害預報制度

主要內容是規定預報的時間、地點、范圍、等級以及預警產品的制作、會商、審批、發布等。地質災害預報一般情況下由縣級國土部門會同氣象部門發布,緊急狀態下可授權監測人發布。

(5)災(險)情報告制度

主要內容是規定發生不同規模地質災害災(險)情的報告程序、時間和責任。

(6)宣傳培訓制度

主要內容是規定縣(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的期次、內容、對象,使培訓人員達到“四應知”、“四應會”!八膽、“四應會”。

(7)檔案管理制度

縣、鄉、村級組織應當建立檔案管理制度。主要內容是規定年度防災方案、隱患點防災預案、突發性應急預案、“兩卡”、各項制度及相關文件進行匯編,對各項基礎監測資料和值班記錄實施分類、分年度建檔入庫管理。

(8)總結制度

縣、鄉、村級組織應當建立群測群防年度工作總結制度。定期對體系運行情況、防災效果、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2.5.5.信息系統建設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管理信息系統,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及群測群防網絡數據、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及監測點基本信息、監測數據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及隱患點(區)防災預案、“兩卡”等信息納入計算機平臺,方便監測數據錄入、更新、查詢、統計、分析等,實現群測群防體系相關信息的動態管理和共享。

第三節 群測群防成功預報的典型案例

2.6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小江鎮外貿站滑坡

受2006年第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的影響,2006年7月15日至17日廣西浦北縣普降暴雨,其中17日縣城雨量395.5毫米。當日欽州市地質災害等級預報,浦北縣中、北部發生地質災害可能性為三級。

浦北縣國土資源局根據欽州市地質災害等級預報,凡三級以上(含三級)都布置國土所進行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并在浦北電視臺發布預警信息。7月17日,浦北縣國土資源局小江國土資源所伍元雄、莫華同志按慣例進行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在7:40時巡查到達(縣城所在地)小江鎮外貿站時,發現該處的房屋前水溝有呈樹枝狀的裂縫,長約2米,寬約0.05米,天橋開裂約0.1米,房屋內有生產工人在工作,就意識到有地質災害發生,當即就電話報告小江鎮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8:10時,縣國土局和小江鎮鎮政府同志到達現場,8:30時決定并組織生產工人和邊坡上下居住群眾83人撤離,并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和警戒線,9:15時開始房屋坍塌,14:30時邊坡滑坡和房屋倒塌,體積約750立方米。造成邊坡頂部6間房屋倒塌,坡下1房屋后墻損壞。這次成功預報,避免了83人的傷亡,把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

浦北縣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認真落實各項防災措施,特別是堅決執行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制度,發現險情立即報告,臨危狀態及時動員和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大大減少了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小江鎮外貿站滑坡現場照片

 

 

2.7 浙江省黃巖區平田鄉桐里岙村地質災害成功避險事例

平田鄉桐里岙村位于黃巖西部山區,屬黃巖區的貧困鄉鎮之一,山體開裂、滑坡、崩塌等現象經常發生。

2005年8月,麥莎臺風登陸前,黃巖區國土資源部門和當地隱患點觀察員在地質災害巡查時,發現該村居住區上方山體發生多處開裂,長達50余米,寬30多厘米,嚴重威脅著16戶58人28間樓房等人畜生命財產安全,黃巖區國土資源分局和當地鄉政府接到險情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召集村民部署應急撤離工作。2005年8月5日下午4時,村民按照政府的應急撤離路線和方案,陸續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8月6日下午6時,臺風帶來的強降雨誘發了該點上的山體滑坡,造成了10多間樓房倒塌,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多萬元。然而由于村民撤離及時避免了人畜傷亡事件。事后,老百姓稱贊“共產黨好,政府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

 

 

2.8 四川省宣漢縣天臺鄉義和村滑坡成功避險

2004年9月5日15:00~23:00,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天臺鄉義和村1-9社發生滑坡,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約2500萬元;乱幠5625萬m3,是我國繼2000年4月西藏易貢滑坡后最大的一處滑坡。

2004年9月3日,天臺鄉出現200年一遇的暴雨,9月5日天臺鄉黨委、政府根據“防災預案”和四川省國土資源部門的緊急通知,組織多個巡查組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下午2點,巡查組在義和村4社金斗梁發現地表、公路、民宅出現裂縫,并在逐步加寬。巡查人員一邊派人將險情報告鄉政府,一邊及時用高音喇叭通知農戶緊急撤離。鄉黨委書記趙本權得知險情后,帶領鄉黨委、政府和鄉級部門所有的黨員、干部18人火速趕到義和村進行簡單動員工作后,迅速投入疏散群眾工作之中。下午3時,該村4社群眾全部安全撤出。3點剛過,4社房屋相繼倒塌。地面裂縫急劇加寬并逐步延伸至該村1、2、3、5、6、8、9社,在此情況下,鄉干部、國土組的同志會同村、社干部立即組織其余7個社的群眾緊急撤離。對于不愿走的群眾就攆,攆不走的就拖,走不動的就抬。為了不遺漏任何一人,現場工作人員即使在最后時刻仍再一次挨家挨戶的進行搜索。深夜11點30分,義和村1255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6日凌晨,坡體上的房屋及整個山體不斷倒塌、崩垮,形成多級滑坡臺階,整個義和村淹沒在特大型滑坡中。

災情發生后,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常務副廳長宋光齊帶領專家組趕赴達州市搶險救災,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姜建軍司長和柳源副司長分別帶領國土資源部工作組進入災害現場,指導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并對搶險救災工作給予了大量的技術指導。

義和村滑坡是在降雨誘發下形成的大型推移式滑坡。由于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組織迅速撤離,避免了1255人的人員傷亡。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成功案例。

 

 

2.9 四川省安居石洞中學危巖崩塌

2006年1月8日上午10時30分,四川省安居區石洞鎮中學教學樓后山突然發生山體崩塌,幸運的是這次地質災害隱患被提前發現并及時預報,沒有一人受傷。

安居區國土資源分局局長趙齊宣同志和分管局長彭蓉同志按照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加強中小學校校區(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組織地礦、地環工作人員,加強了行政區內中小學地質災害巡查工作。2006年1月4日到石洞鎮進行巡查時,得知石洞中學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信息后,立即趕往隱患現場,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實地查勘,認為極有可能發生災害。國土資源分局迅速發布了預警信息,并與石洞中學簽訂責任書,發放了“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將危巖崩塌可能涉及到的區域內人員全部撤離,落實了監測責任人,制定了應急防御方案,設置了警界標志牌,采取了加強監測,禁止學生進入隱患區教室等措施。

1月8日,該隱患點危巖果然發生崩塌,但由于預報及時,防災措施有力,整個教學樓無學生和教師上課,避免了損毀的3間教室內近200名師生的傷亡,同時也使整個教學樓1035名師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護。

2.10 陜西省洛川縣東溝砭滑坡成功避災

2003年9月1日,洛川縣國土資源局長崔芳明帶領縣地質災害聯合組一行7人,進行汛期地質災害雨后巡查。9時30分,巡查至防災預案中鳳棲鎮街道辦所轄的東溝砭滑坡區時,發現居民(戶主袁玉璽)院落出現長30m,寬約10cm的貫通裂縫,且門樓發生傾斜?h(市)地質災害調查項目組迅速做出臨災預報,崔局長當機立斷,組織住戶8人迅速撤離。10時52分沿貫通裂縫發生約180m3的滑坡,袁玉璽家院落、圍墻、門樓隨滑坡一起滑到溝底。由于發現及時,判斷準確,采取措施果斷,避免了8人傷亡。

 

2.11 安徽省舒城縣湯池鎮魯畈村—耙沖崩塌成功避險

2006年7月26日晚23時01分,舒城縣國土資源汛期應急值班人員接到魯畈村一耙沖崩塌監測人員反映險情加劇的報告后,立即將險性通報給該鎮政府的直接責任人和國土所所長,要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迅即趕往現場,F場光線很差,但憑借手電光線仍可明顯地發現該災害體臨空面裂縫加大、滲水也比平時多,坡上不斷有土石滑落,現狀極不穩定,巡查人員立即按預案的要求對受災害威脅的對象王昌平等三戶14人進行了緊急轉移。幾小時后,發生大面積崩塌,總方量在幾百立方米以上,造成一間輔助房倒塌,主樓結構受損,室內部分陳設被毀壞。28日上午八時左右坡體再次發生崩塌,財產損失進一上學擴大,由于各項防范措施積極有效,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一耙沖崩塌地質災害是在今年3月份進行巡查中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隨后報請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專家進行了詳勘,并協助鄉鎮將其納入了群防群測體系,湯池鎮國土所還及時編制了該點的應急預案,并在隱患點周圍一定范圍內設置警示柵欄和警示標志。

舒城縣對地質災害突出以“防”為主的方針,重視汛前巡查發現有新增隱患點及時報告、及時組織勘查、及時納入群測群防網絡管理體系,在汛期和惡劣氣象條件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針對出現的險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已連續多年沒有因地質災害而造成亡人事故,財產損失亦降到了最低程度。

 

  • 上一篇:東安縣國土資源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 下一篇:暫無記錄!
  • 主辦:永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中心  ©  Copyright  ©  2000-2015  www.hn40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永州市冷水灘區湘永路89號    建議使用IE7以上瀏覽器訪問本站
    国产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