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檢索:
搜索

當前位置:首頁 > 群測群防 > 內容

汛期如何預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欄目:群測群防   時間:2015-05-21  來源:   撰稿:   瀏覽:2042  【字號: 】   打印   返回列表
一)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質災害的發生,切實減少災害損失。
汛期是各類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要認真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立防災責任制、落實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汛期值班、災情速報、應急搶險等各項制度,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體系,及時傳達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落實相關應急措施,組織應急演練,切實減少災害損失。
(二)廣大群眾應認真閱讀、理解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發放的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 在廣大的地質災害多發區和危險區,地方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針對本區內的隱患點和危險點制作了“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并下發到了監測責任單位和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要認真閱讀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內容,熟悉如何防災避災。
(三)注意天氣、關注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
   汛期地質災害,主要與降雨有關,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和多發區內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通過天氣預報、地質環境信息網站、手機短信獲悉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提前做好防災準備。
相關說明:地質災害預警等級共分為五級:
1級: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小,啟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巡查。
2級: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小,預報預警時間內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24小時監測。
3級: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大,區域內所有群測群防責任人、人到位,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排查工作,特別是對房前、屋后人工邊坡加強巡查。
4級:災害發生可能性大,暫停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的戶外作業,加強24小時檢查、巡查,各有關單位值班指揮人員到崗準備應急措施,組織搶險隊伍,發現異常情況采取臨時避讓措施,撤離受威脅群眾。
5級: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大,緊急疏散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學生、廠礦、企事業單位人員,關閉有關道路,組織人員準備搶險。
(四)采取簡易方法,做好地質災害險情監測。
山區居住在坡體或坡腳的住戶,可以采用簡易的地表觀測方法,觀測斜坡和房屋的變化情況。主要方法有:
埋樁法:在山坡裂縫的兩側埋上木樁,定期測量上下樁之間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判斷裂縫是否在擴大。
埋釘法:在房屋裂縫的兩側各釘一顆釘子,定期測量兩顆釘子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裂縫是否在擴大。
貼紙法:在房屋的裂縫上貼上紙條,紙條寫上張貼日期,定期檢查紙條是否撕裂,判斷裂縫是否在擴大。
上漆法:在房屋裂縫的兩側用紅漆各畫上一道標記,定期測量兩側標記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裂縫是否在擴大。
通過定期觀察滑坡裂縫的變化情況,當裂縫變化加劇時,應及時撤離人員并報告當地國土資源所。
也可通過宏觀巡查方法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體及溝谷內水流夾帶泥砂的變化情況,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體裂縫、巖石掉塊、泉水變渾、溝谷內水流夾帶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現異常反映等,發現這些情況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并積極配合政府及有關部門采取搬遷避讓措施。
(五)不要隨意進行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生產生活活動。
 開挖坡腳、開山采石、在溝谷內大量棄渣、在坡體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類活動易促使坡體失穩,從而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在地質災害多發區和危險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居民應注意自己的生產生活活動,避免誘發地質災害。
(六)積極開展和參與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受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群眾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受一般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針對自身生活、工作場所的地質環境特點,按照地方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針對本區內的隱患點和危險點制作發放的“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指引,擬定好避險路線和安全避險藏所,由群測群防人員牽頭組織家人和受威脅群眾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熟悉如何應急避險。
主辦:永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中心  ©  Copyright  ©  2000-2015  www.hn40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永州市冷水灘區湘永路89號    建議使用IE7以上瀏覽器訪問本站
国产黄片